必赢中国官方网站
Alternate Text
战争短暂生命不息铭记永恒--“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有感
作者:张媛   编辑:admin   来源:学院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0日 00:00 点击量:

狼烟四起,铮铮铁骨;挥洒热血,奋力抵抗...当《义勇军进行曲》首次响彻在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上之时,中华民族开始觉醒。一九四五到二零一五,树的年轮在增加,海的平面在上升,历史在前进。七十之载,生命奔腾不息,时间抹去了一切,似乎只有最终的胜利结果流传世事。

由今溯古,战争留下的创伤在革命前辈的心中痕迹不可磨灭,却又随着老一辈的记忆埋沉土下。谁又会真正了解战争岁月间的黑与白?谁又会铭记历史长河中的功与过?史实书籍再版印刷,老一辈革命见证者的亲口诉说,做到印刻心中认真倾听的人并不多。战争是短暂的,但是生命不断新生,不会间断。所以,峥嵘岁月中,那些人、那些事、那些伟大、那些热血沸腾...在和平安稳下享受的我们,只能做到铭记永恒,积极面对。,展望未来。

战争与生命,之间的关系说复杂确实难以辨明,说简单两者也就是一对有些矛盾的存在。战争的发起,有私心有利益,更有对权力的掌控,也有因对和平的追求为生命负责的态度而挑起争端。说到权力,不外乎占领土地拥有人民,在一方水土之上哺育自己的国家,发展自己的文化。

但是,究其原因,无论是因贪念引起战争,还是迫于无奈为了和平起义反抗,这其中的过程必然是惨烈的,也是短暂的。两军对垒、双方交战,熟赢熟输的结果都是再用条条鲜活的生命堆砌而成,都是用英雄的豪情壮志装扮而成。在历史长河中,抛去牺牲的生命以及言不清道不明的痛苦,战争相比息息不止的生命总是短暂的,人总要向前看。而作为后人的我们,能选择的不是遗忘,而是在战争岁月遗留的信息中大浪淘沙,缅怀先烈,深刻痛苦用来警醒,铭记永恒的精神与英雄用来继承与发扬。

生命不息,铭记永恒,我们铭记英雄。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面对战场的悲壮时,曾经感叹道:“士兵比任何人都渴望和平,因为正是他们必须忍受和忍耐战争带来的最大伤痛”。回顾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屈辱史与反抗史,有悲痛、有辛酸、有无奈...数不清的英雄豪杰在烟尘滚滚的战场上,心中唯一的信念只有为了祖国为了和平,这些伟大信念之下,我们可以洞悉他们那颗为了生命不息的坚持之心。无论一线的士兵还是指挥的降临,他们在血与泪中体会最深,感触最多,也是最能了解顽强生命的生机勃勃的人。

“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1962年4月9日,建国后伟大诗人之一的郭沫若为抗日英雄赵一曼写下七律诗:“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东北西南齐仰手,珠河亿载漾东风。”

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的赵一曼,在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的熏陶中,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渐渐找到了自己在乱世中的为之奋斗的目标。1926年,那个有些燥热的夏天,赵一曼在姐夫的介绍下,加入了刚刚成立两年有些稚嫩却目标坚定的中国共产党。在此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她成家立业,却没有因此放弃心中的理想,先后辗转武汉、上海、南昌等地。1918年“九一八事变”之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从此开启了她传奇人生中最顽强的岁月。

1935年11月,赵一曼在与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时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委的她成为了日伪军口中的“肥肉”。当天晚上,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日军的凶狠残暴在“南京大屠杀”中有目共睹,一般没有坚强意志的人是经不住日军惨绝人寰的拷打。在当时那种不是选择全盘供出就是选择闭口不言的情况下,赵一曼没有丝毫犹豫做了这到必选的单选题。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她忍着伤怒斥日本军队侵略华夏大地以来的种种的罪行。不知人性为何物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很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后来因伤势过重生命垂危,日军不得不将她送至医院救治,保证机密的录取。但是,赵一曼没有停止战斗,与共产党员秘密联络,多次逃出却被追回。最终,为了国家为了千万百姓,壮烈牺牲。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赵一曼是英雄,不只是她追求革命理想的坚持与坚定,而是隐藏在背后的执念。这种执念是万千英雄,也是无数将领与士兵所执着的梦。这个梦在过去的战争年代是一种最伟大最基础的追求,是罗曼罗兰心目中的英雄主义: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不怕苦痛无视牺牲,只为了让更加多的生命绽放绚烂色彩的精神力量。他们在漫天枪林弹雨中,勇往直前,除了心中的执念外无欲无求,这只是为了生命而战,为了中华民族的人民而战。

为生命抗争的旅途十分艰辛,生在长在和平岁月中的我们并不能参透几分,个中血泪只有为生命努力的他们才能了解。在战争岁月的每一分每一秒似乎都被无限拉长,变得遥遥无期,对于结束不能盼也不能等,只能拼尽全力甚至洒热血抛头颅去完成这个混乱无期年代的统一目标。一次又一次,在逃走与被抓回的无奈间,通过历史长河的我们似乎看到了赵一曼心中那不可磨灭的火苗,不抛弃不放弃,用星星之火来燃起中原的希望。除了最为闪光最本质的英雄主义,她的坚强,她的努力,她的勇敢...她身上一切可以学习的精神都可以被我们汲取吸纳。而我们,不需要血洒战场泪留黄土,只需要继承她那份优质品格来发扬光大传承后世。

历史的风雨尽管无情,但不能冲淡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岁月的河流尽管匆匆,却不能冲掉人们对英雄的怀念。

1925年出生的王惠民,出生在黑龙江省林口县的一个小村庄里。乐观向上的小惠民即使在这样一个水深火热的年代里出生,也没有过度消沉,而是积极善良地努力成长着。随着岁数的增大,小惠民渐渐看到了因日军带来灾难的真实面目。少女时代就亲眼见证了太多残酷的她,慢慢悟出了这个年纪不应该了解的大是大非。

父亲“王皮袄”参加了“抗联”并任第五军军部副官,但是,这却引来了日军的仇视,房屋尽数被日军烧,无家可归流亡野外仿佛一瞬之间。迫于无奈,小惠民和弟弟妹妹们跟着妈妈到处躲避,只为逃过日伪汉奸的追捕,在这期间锻炼了她坚强的意志与实战能力。

小惠民从12岁开始时,就跟随着父亲上山,小小年纪加入了“抗联”第五军。谁曾晓,不久之后她爸爸在一次与日军正面交锋时,不幸英勇牺牲了。这突如其来的痛苦并没有磨灭小惠民的意志,她在战场上反而表现得更加英勇,越挫越勇。

时间来到1938年10月下旬,在乌斯浑河激战中,小惠民小小的身影奔赴在火光四起的战场纸张,她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当时,她只有13岁。

13岁,花季般的年龄,小惠民却身体力行证明了她心中那份不输给任何年龄段成人的追求。海·约翰逊说“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小惠民却打破了这一定律,从小到大生活在黑暗之中,仍然保持着纯白的心。和万千奔赴延安的先进青年一样,小小的她懂得并不多,却始终坚信“要将野蛮霸道毫无人性的日军赶出我的祖国”,这纯白色的坚持没有停留在言语上,小惠民和父亲在一起奋斗的岁月中,用行动向日寇宣布了自己的追求。

想一想现在的我们,或许脱离了紧张的氛围,太过美好的东西使得我们容易沉溺其中。弱冠之年仍然还是一个不大懂事的孩子,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享受着幸福的生活,接受着新时代的教育。一切美好的词汇都可以用在我们如今的生活之中。“物极必反”的定律亘古不变,太过美好养成了我们的不珍惜、我们的理所当然。想想七十余年前,彼时的他们,此时的我们,对比显而易见。所以,我们要铭记那些流传至今的永恒,铭记小惠民与年纪不符的懂事与追求。这样,我们的明天才会更好。

生命不息,铭记永恒,我们铭记热血事件。

穿越历史的屏障,时间的阻碍,回到抗日战争的那些年。关于抗日战争的过程,数以千计的英雄,万千的事迹都能够让我们对比当下对比自己,从而感慨万千。也许正如“距离感产生美”这一句话所说的一样,经过洗礼的革命年代,仿佛自带圣光有些让人产生距离感。但是回顾其中不太为人们所知晓的热血事件,细细品读反而能将其中有关热血生命的部分录刻记忆之中。

这当中,有一封简短却精炼的的书信------《告全军将士书》让我感触颇多。这是发生在淞沪抗战的过程中事情:当时,歌舞升平的大上海摊被日军当做目标,作为全面吞噬中华大地的第一站,其野心不难而言。

而作为即将投入战斗第五军的广大官兵们,前所未有的士气高昂。决定与第十九路军一起抗日,正所谓“团结力量大”。两路军队团结一致,并肩战斗来抵御暴日侵凌。此时作为军长的张治中,特地赶赴前线,视察军队,为了鼓舞士气并振奋人心,发布了《告全军将士书》一信。在《高全军将士书》中是这样写道的:“深望我军将士,人人抱必死之心,以就国家,以救民族。假如日军犹有一兵一卒留我国内,我们的责任即未完成;反之,我们如尚有一兵一卒,必与日军拼命到底。”

这份全军公开信并不长,寥寥数字却将万千情绪表达的淋漓尽致。在六十三个文字中,已经把第五军与第十九路军两军将领战士不怕牺牲不怕痛苦的无畏精神和对生命的表现得淋漓尽致。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仿佛被下了魔咒,胜远远没有败多,这也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们的自信。而作为当时位于世界强国前列的大日本帝国,全军学历高中以前的精湛部队,先进的陆海空全方位的武器,强大似乎不足以形容中华人民对面的日军。但是,我军战士们选择的不是后退与逃避,而是勇往直前。无独有偶,战士们如此自信不是空穴来风,是他们心中都有一致的梦想。军长张治中的一份信起到的是推动与催化作用,将士们一致的追求相互产生化学反应,衍生出来的团结度大涨,这其中的骄傲与自豪不言明说。

总体回顾那些年,战争岁月,涌现出来大量的英雄与无数的热血事件。抗击日军的第一次枪声在卢沟桥畔响起,铸就了中华民族抗击列强的百年欺辱的丰碑。从东北三省广阔的森林高山到云贵高原的延绵起伏,从江河密布的渤海之湾到重峦叠嶂的川渝之盆,四万万中华儿女协同一心,共抗外侮。虽然我们付出了南京城内民众惨遭屠戮的血泪代价,也见证了陪都重庆遭遇空袭后的满城瓦砾,但是我们最终还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争取到了民族独立与解放最初的曙光。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对于那些英雄与热血拼凑起来的历史,走马观花似的浏览并不可取。前辈们用鲜血保证民族生命的延续,我们则需要做到借故思今,铭记永恒展望未来。让民族生命生生不息。

所以,对于历史的回顾,不能只做到向回看,更要联系当下,借由前辈经验反思现在的不足。

无论是抗日战争艰辛的八年历史,还是将近一百年的中华民族屈辱史,都明明确确告诉我们了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闭关锁国”加速了清政府的衰败,更加加速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自尊心的瓦解,这不止是腐败的政治与落后的经济所带来的噩梦,更是腐朽的思想带来的噩梦,一百年的梦魇就这样缠绕在地球上每一个中华儿女们的梦中。但是,中华人民没有放弃,凭借着对不息的生命的负责,总算熬过了艰难岁月,建立了全新的属于人民的国家。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全国上下一致努力,跟随着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向前。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国力明显增强。我们的自信与自尊也在慢慢恢复,“沉睡在东方的雄狮”终于有了苏醒迹象。

但是,现如今的我们遭受过太深的创伤,元气满满十分困难,所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综合实力仍然比较落后。那么,想要变成真正的强国,依靠的不是渐渐衰老的前辈,而是正直青春的我们这些国之少年。过去,前辈们为了建立中国保持中华生命不息的梦想而努力。现在,我们就要为了祖国更加强大延续中华生命的“中国梦”而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当今每个中国人的梦。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说道:“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我们需要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与拼搏的干劲,抓住时机,努力学习,全面进步。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太过于轻似鸿毛,但是千千万万的“每个你”一起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日可待。

历史长河仍然在静静流淌,生命的不息仍然在不断延续,在这条没有止境的奔腾中,与和平和谐相反的事物总会存在,但比起时间它们都是短暂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短暂的战争中抽丝剥茧,留下最精华的永恒,去了解、去感悟、更要去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