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中国官方网站
Alternate Text
《牡丹亭》读后感
作者:13新闻1班 王钰沂 2013221102200051   编辑:admin   来源:学院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9日 00:00 点击量:

自明万历年间,《牡丹亭》的幕布首次拉开起,它已经由各种形式上演了四百余年。都说一部好的作品才能够引起读者、观众的共鸣,那么《牡丹亭》肯定是其中之一。它不但拥有着众多拥护者,其中的代表娄江女子俞二娘,更是“秀慧能文词,未有所适。酷嗜《牡丹亭》传奇,蝇头细字,批注其侧。幽思苦韵,有痛于本词者……”,这段记载在明人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里,对昆曲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汤显祖得知读者竟如此,更是以诗感慨,挥笔写下《哭娄江女子二首》:画烛摇金阁,真珠泣绣窗。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何自为情死,悲伤必有神。一时文字业,天下有心人。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其祖父为汤懋昭,父亲汤尚贤均文名远扬。出身书香门第的汤显祖自然也是饱读诗书,早有才名汤显祖少年时师承罗汝芳, 受到左派王学影响,这一学派承继了王守仁哲学思想中的有积极意义的部分抨击程朱理学,怀疑封建教条,反对束缚个性,在当时构成了“情”与“理”的冲突,这无疑对汤显祖之后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推崇李贽肯定的人欲的思想,尊重个人权利,而非“存天理,灭人欲”。文学思想上,汤显祖与公安派反复古思潮相呼应,明确提出文学创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牡丹亭》自然也不例外他的主要作品有“临川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还有代表作品《紫箫记》。但这些作品中,最让汤显祖自豪的,还要属《牡丹亭》了。

汤显祖不仅精于古文诗词,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可谓全才。但因他坚持立场,蔑视权贵,拒绝了某些官员的“邀请”,所以汤显祖直到34岁才以一个靠后的名次考中了进士,但此后,他的仕途也并不顺利。1591年,汤显祖因谏言上书《论辅臣科臣疏》,激怒神宗而遭到贬谪。遇赦后,迁遂昌知县,在那,虽其治理有方,改善了民生,偏又被他的政敌抓住把柄——如放监狱囚犯回家过年,上街观灯等制度,被诽谤中伤。最终1598年他请辞回乡,一心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

从上述汤显祖对待囚犯的方式,我们不难看出,他身上其实有着相当的人文主义精神。《牡丹亭》通过对官宦小姐杜丽娘和贫寒书生柳梦梅之间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的描写,也是表达了呼唤个性解放,追求个人幸福的浪漫主义思想。女主人公杜丽娘“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从小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终日独守闺房,没有任何行动自由。但尽管日日夜夜在这封闭的环境中生活,却没有束缚她的内心,她不甘于这般平淡的生活,在丫鬟春香的“怂恿”下,杜丽娘偷偷来到后花园。阳春三月,春光融融,明媚的自然美景唤醒了她的青春热情,她发现自己的生命原来可以如此的鲜艳多姿,于是发出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感叹。这不仅是对美景无人欣赏的可惜遗憾,更是对自己青春易逝又无能为力,不能自主的苦闷之情的抒发。在牡丹亭中,还有种种情感因子碰撞交融,衍生出一系列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构成了剧本内的强大的冲突力量和审美张力。

《牡丹亭》是继王实甫《西厢记》之后又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情杰作。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不同与以前作品中那些循规蹈矩的规格典范,大胆披露自己的内心愿望,自主寻求爱情与幸福。对爱情的渴望,对行将消逝的生命和青春的依恋,终于使她起死回生,这就是作者在《牡丹亭题词》所说:“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据记载“ 《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其中对于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对后世的创作也有中重要影响。人文主义的核心,就是强调人的现世价值,成为自身命运的主宰,杜丽娘对于自己的爱情表现出了勇敢和果敢的一面,在判官面前也据理力争,毫不退缩。

汤显祖用华美的语言描述这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其中的诗情画意让人回味无穷。自幼深受文学熏陶的杜丽娘精通诗词曲律,见到满园春色,不由感叹“遍地青山啼红了杜鹃,茶糜外烟丝醉软”,又如同样是《惊梦》中描写景色的“朝飞暮卷,云霞翼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语言生动不失典雅。古代文人的创作多重视写意,写实相对较少,因而意境缥缈虚幻,又能实实在在让读者陷入其中,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汤显祖创造了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古殿唯美意境,将人和物都放到其中去塑造,和谐统一,同时优美的境界又让人陶醉。把人物放在纯美的大自然,还反衬了现实社会的封建腐败丑恶。浪漫文学的表现手法大胆夸张。构思奇特,多作者主观情感想象。一个女子在封建礼教的家门下,能伤春入梦,还因梦而病,因病而死,之后更是死而复生的情节是绝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甚至可能说是有些荒诞的爱情故事,但在这部作品中却显得如此生动逼真,这归功于作者高超的文笔技巧。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鬼神文化其实已经根深蒂固,给情节发展增加了合理性,同时,这样一种死而复生的情节,和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祈祷,表现出了人们对于生命积极面的向往,鬼神文化不只是封建迷信,它反应了人们的心理状态,积极作用无法否定。

再有,汤显祖还在作品中折射了自己怀才不遇的经历,并表达了对于社会黑暗现实的痛恨。前面有提到作者的仕途经历,他并不是不想入世做官,而是被迫出世。他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想以为官的方式报效国家,他的积极态度让他谏言上书,治理地方,没想到的是他所处的时代是黑暗的,腐败成风,别无选择的汤显祖只能回乡创作。杜丽娘所在的可怕的封建官宦家族对她的压迫和作者在仕途上受到的阻碍一样巨大。所以,柳梦梅身上,也有着怀才不遇的苦闷与无奈。陈最良和杜太守的陈腐固执也显示出整个社会背景下的黑暗,比如杜太守认为女儿在白日午睡都是应该愧疚的;在陈听说杜丽娘要游园的时候,说“论娘行,出入人官网,步起须屏障。你师父靠天也六十来岁,从不晓得伤个纯,从不曾游个花园”,对人性的泯灭可见一斑。

但同时,《牡丹亭》的思想同样有着局限性,实际上它并没有彻底摆脱封建传统的桎梏,尤其在作品后半部分有着明显体现——如杜丽娘最后希望柳梦梅能考取功名,希望婚姻有父母的媒妁之言,希望能名正言顺得到皇上的认可……汤显祖还没有完全脱离出封建制度的篱藩,他只是对违背人理长情的地方作出了美好的愿想,描述了一个情到极致的模范。皇帝赐婚情节表明的其实是这个姻缘是被封建统治阶级所肯定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是建立在封建制度的妥协基础之上,剧情仍是“发乎情,止乎于礼”。汤显祖于1616年逝世,恰好和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是同一年,且由于汤显祖在东方剧坛上的崇高地位,被人们称作“东方的莎士比亚”。但东西方的人文主义的层次是不同的,在《罗密欧与茱莉叶》中,同样有情节是说有情人间的爱恋受到家族制度的反对,两人要努力克服,但茱丽叶的方法却是能够牺牲斯普莱特这个姓氏与罗密欧私奔,这对于杜丽娘来说,否定一家之主的权威在这里是做不到的。但不论如何,对于当时来说,这样的肯定人的价值与权利,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